時間:2023-07-14 02:30:34 瀏覽量:12381
宜昌男健就是宜昌博愛中西結合,博愛就是男健,只能說男健是博愛的升級版,博愛以前是綜合性醫院,而現在的男健是??菩歪t院,你問的是看男科,那肯定??菩捅容^好。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見的炎癥問題,但不能只看癥狀,首先你要著一個正規的醫院檢查確定是不是這個疾病。宜昌正健醫院是宜昌治療男科疾病,前列腺炎最好的醫院,在宜昌這邊很多朋友有男科疾病都是去正健醫院。你可以先在網上收索一下: 宜昌正健醫院,先在網上了解一下,再決定。
有三家三甲,襄陽市中心醫院,襄陽市第一人民醫院,襄陽市中醫醫院?;ハ嚯x得都不遠。
男健無論從設備、環境、技術、都是其他醫院比不了的。
史書中似乎從來沒有一個荊襄九郡的提法,一般是七郡或者八郡。七郡相信大家看看《后漢書》就知道,是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桂陽這七郡,那八郡呢?
表顧問越,越曰:“…………南據江陵,北守襄陽,【荊州八郡】可傳檄而定。術等雖至,無能為也?!?
——————《三國志劉表傳》裴注所引《司馬彪戰略》
《后漢書劉表傳》中也有差不多一樣的說法,《后漢書》作者范曄和為《三國志》作注的裴松是同時代的人,我估計兩人所引的材料同出自《司馬彪戰略》,只是《后漢書》中未注明出自何處并且對原文有所改動而已。
我們可以看到,這里出來了一個【荊州八郡】的提法,我手里的《后漢書》對此有一個注釋:
漢官儀曰,荊州管長沙、零陵、桂陽、南陽、江夏、武陵、南郡、章陵等是也。
相比《后漢書》中的七郡,這里多了個章陵出來,這個章陵郡是什么時候出來的呢?
《三國志劉表傳》中裴注——傅子曰:越,蒯通之后也,……詔書拜章陵太守,封樊亭侯。
《后漢書禰衡傳》里記載有黃祖的長子跟禰衡的交往:祖長子射,為章陵太守,尤善于衡?!S祖長子黃射也當過章陵太守。
漢書地理志承秦三十六郡,縣邑數百,后稍分析,…………至于孝順,凡郡、國百五,縣、邑、道、侯國千一百八十,民戶九百六十九萬八千六百三十,口四千九百一十五萬二百二十?!@是《后漢書郡國志》的結尾,從中我們可以看出,《后漢書郡國志》所記載的郡縣沿革只到漢順帝時為止,這時的荊州只有南陽、南郡、江夏、長沙、武陵、零陵、桂陽七郡,那么章陵郡應該是在這之后設置的————個人認為當是桓、靈二帝時所置,特別是靈帝時,有黃巾之亂,南陽太守被殺,但隸屬于南陽的章陵卻似乎一直安然無事,并且南陽太大(后來也多次被劃分出新郡來),加上章陵乃是光武帝劉秀的故里,宗廟所在,地位非同一般,所以在剿滅黃巾之后分南陽置章陵郡是很有可能的,當然,也不排除是董卓當權以后所置。
正史先按下不表,看看演義先:
如果沒弄錯的話,演義里第一次提到荊州有九郡是在第三十一回,孫乾曰:“成敗有時,不可喪志。此離荊州不遠。劉景升坐鎮九郡,兵強糧足,更且與公皆漢室宗親,何不往投之?”
如果我們跟貫水兄較較真的話,這時整個荊州算來算去也只有八郡,而且南陽還不在劉表的控制之下,也就是說劉表手里其實只有七郡之地,可見這九郡之說是個BUG無疑了。
但在演義里,這荊襄九郡的叫法就一直延用,羅貫水可不管你曹操又置了哪個郡,孫權又置了哪個郡,反正就是九郡,于是有人要為貫水兄圓這九郡之說,提出個“漢上九郡”的說法。
這漢上九郡之說其實也還是出自演義,第五十六回————曹操連飲數杯,不覺沉醉,喚左右捧過筆硯,亦欲作銅雀臺詩。剛才下筆,忽報:“東吳使華歆表奏劉備為荊州牧,孫權以妹嫁劉備,漢上九郡大半已屬備矣?!?
漢上九郡是哪九郡演義里沒說,為什么沒說我不清楚,不過如果一定要說,我擔保貫水兄也是說不出來的,他硬要說,只怕也只能說這九郡是南郡、漢昌、宜都、襄陽、江夏、武陵、桂陽、零陵、長沙??墒俏疫€是想不明白,這九郡中能跟漢水扯到點關系的少之又少,桂陽和零陵這樣離漢水上千里的地方也能歸入漢上九郡?
其實BUG就是BUG,演義里除了荊襄九郡之處還有江東六郡八十一州(六郡是有的:九江 丹陽 廬江 會稽 吳郡 豫章,可這八十一州你上哪找去),還有西川四十一州云云,如果哪位有工夫,大可以慢慢地幫貫水兄圓^_^
當曹操取得荊州之后,按《晉書》的說法:
魏武盡得荊州之地,分南郡以北立襄陽郡,又分南陽西界立南鄉郡,分枝江以西立臨江郡。
襄陽和南鄉沒什么問題,枝江以西的臨江郡實際上就是后來劉備手里的宜都郡(今湖北宜昌一帶),可是章陵卻不見了,難道突然消失了?不過《晉書地理志》中又有:及武帝平吳,分南郡為南平郡,分南陽立義陽郡……
這里的義陽郡實際上跟前面的章陵郡所轄范圍差不多(今湖北棗陽到河南桐柏一帶),義陽郡所轄的安昌其實就是章陵,只是在改朝換代之后它的名字被改掉了。
那么我想有有可能是曹操取荊州之后,省掉了章陵郡,而司馬氏后來又在同一塊方置了個義陽郡,當然,郡治是有變化的。
赤壁之后,孫權又分長沙為漢昌,那么到建安二十四年,荊州大概是這么個情況:
曹操 南鄉、南陽、襄陽、江夏(孫曹兩家都有各自的江夏郡,曹操的江夏太守是文聘)
劉備 南郡、宜都、武陵、零陵(雖說關羽遙領襄陽太守,但有名無實,所以不算)
孫權 江夏、漢昌、長沙、桂陽
三家分荊,一家四郡,還是很公平的^_^
曹操為什么要省掉章陵郡,我想他應該是有自己的考慮的,章陵離襄陽比較近,而襄陽的地理位置決定了襄陽是需要設一個郡的,加上曹操又在原來的江夏北面設了個江夏郡,等于是進一步壓縮了章陵郡的空間,所以章陵郡就顯得多余了,于是把南陽重新劃了一下,以前是把南陽東南方向分出來置了章陵,現在則省掉章陵,但考慮到這樣一來南陽范圍太大,又把南陽西部分作南鄉郡。
而后來司馬氏置義陽郡,我想一個是人口相對曹魏時多了,再一個則是吳國已經被滅了,兩個江夏合二為一,把一部分江夏北部的地盤和南陽東南的地盤分出來設置義陽郡也就順理成章了。這是后話,這里就不多說了。
荊州經過三國的洗禮之后,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人口相比漢代大大減少,可是郡縣卻格外地多了起來,相應的,官員也多了起來,這樣的一個朝代,如何能長治久安呢。但愿人們在對三國津津樂道之時,別忘了那“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的慘狀。